行政管理專業(yè)(專)政治學概論第二章

  • 發(fā)布時間:2024-09-15 16:21:23
  • 來源:本站整理
  • 閱讀:
導讀:
  第二章 國家與階級
  第一節(jié) 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這一問題作了精辟的、詳細和科學的論證;對于國家起源的研究主要闡二個觀點:(歷史現象)第一: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第二:國家的產生,是社會內部發(fā)展的結果。以上二者都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

第一節(jié) 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這一問題作了精辟的、詳細和科學的論證;對于國家起源的研究主要闡二個觀點:(歷史現象)第一: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第二:國家的產生,是社會內部發(fā)展的結果。以上二者都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1.國家產生以前的社會形態(tài)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tài),即原始社會,其社會制度和社會組織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會組織,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受到兩種生產的制約:

1 一方面受到勞動的發(fā)展階段的制約。

2 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fā)展階段的制約。

注:“家庭的發(fā)展階段”是指人們婚姻關系發(fā)展變化的形式,即人種的蕃衍變化形式。

2.人類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1 群婚的第一個階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緣家庭”

2 發(fā)展為普那路亞家庭,即禁止兄妹結婚的一種形式。

3 ★所謂氏族,是具有血緣關系、同族內部禁止結婚的人們的集團;是國家產生以前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組織形式。[美國“摩爾根”寫了《古代社會》一書]

3.以氏族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三種形式:■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聯盟

4.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點:▲

1 以“血緣親屬關系”為紐帶聯系社會成員是氏族制度的本質。

2 氏族是實行原始民主制的全體氏族成員共同的管理組織。

3 在氏族組織內部,各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都是互相幫助和保護的義務。

注:氏族制度的組織機構及最高權力機關是“議事會”

二、國家的產生及與氏族組織的區(qū)別

(一)原始社會三次社會大分工的內容▲

1.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畜牧業(yè)與農業(yè)的分工

1 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大分裂:主人和奴隸、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的分裂

2 給社會帶來了四種結果和變化:(1)剩余產品;(2)私有制出現;(3)父權制代替母權制;(4)家長制家庭的出現。

2.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yè)與農業(yè)的分離。

1 給社會帶來了三種結果和變化(1)奴隸制的鞏固與發(fā)展;(2)耕地成為私有財產(3)部落聯盟出現。

2 部落聯盟機關的組成:■(1)軍事首長;(2)議事會;(3)人民大會。

3.第三次社會大分工促進了手工業(yè)與農業(yè)分工,產生了直接以商品交換為主。分工的2個結果(1)金屬貨幣;(2)人們的流動比較大,原有氏族與其他部落的居民雜居起來。

(二)恩格斯對國家理解:▲

1.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產物,是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zhèn)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

2.恩格斯這個著名論斷說明了三點:(1)國家是個歷史現象,它不是從來有的,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3)國家的作用是緩和沖突,是把沖突控在秩序的范圍以內。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揭示了國家在氏族制度廢墟上產生的三種主要形式:■

1 雅典國家(內部產生,是國家產生的最純粹最典型的形式) 2 羅馬國家(外來與內部) 3 德意志國家(戰(zhàn)爭產生)

4.國家根本區(qū)別于氏族組織的主要特征:▲

1 國家是按地區(qū)劃分居民,氏族組織是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2 公共權力(是指武裝的人,如軍隊、警察和物質的附屬物——監(jiān)獄和強制機關)的設立,即暴力機關。

三、剝削階級思想家關于國家起源的理論★

1.神權論又稱君權神授論。這種理論認為,國家源于神,是根據神的意志建立的,國家的權力來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代表人物是奧古斯丁、阿奎那、中國漢代的董仲舒。

2.契約論的基本觀點,把國家的產生說成是人們相互之間或人民同統治者相互訂立契約的結果,即國家是共同協議的產物。社會契約論的提出者是盧梭(主張主權在民),代表人物有:霍布斯(主張實行君主專制)、洛克(主張實現君主立憲制)、格老秀斯和斯賓若紗;這是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最具有影響的關于國家起源的學說。

注:洛克認為,人們主要有三種自然權利:■A:生存 B:自由 C:財產私有

3.暴力論者認為,國家起源于掠奪和征服,是人對人使用暴力的結果。代表人物有:德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杜林、19世紀至20世紀資產階級法學家兼社會學家鞏普絡維赤及無產階級的叛徒考茨基。暴力論的錯誤在于: 1 首先,它認為政治暴力先于經濟的發(fā)展的過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財產,這是違背歷史發(fā)展事實的。 2 其次,暴力論的要害在于否認了國家是社會內部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把國家看成是外部強加于社會的一種力量。

第二節(jié) 國家的本質與職能

國家的本質問題,是國家學說的核心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的定義

★所謂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迫使一切從屬的階級服從于階級的機器。(這個定義是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闡述的國家觀點的全面的概括),具體含義包括3個方面:▲

1.國家是階級社會的組織,核心是說明國家是一個歷史現象,國家的出現是社會內部矛盾運動發(fā)展的結果。

2.國家是階級統治,表明國家的本質,從國家的本質,還是從國家的外觀形式還認識國家,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與非馬克思國家觀的基本區(qū)別。馬克思認為政治統治的力量特點是:

1 政治統治是統治階級的聯合力量,是統治階級共同的集體的意志和力量的表現。

2 政治統治是統治階級有組織的力量。

判斷:政治統治(階級統治)和階級專政是同一含義,都表明國家本質。P57

3.國家是個機器。

二、國家權力

1.★又稱政治權力、公共權力,是指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并作為社會整體的代表,以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管理社會公共事物的權力。

2.國家權力與社會相分離的具體表現有三個方面:▲

1 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機構的專門化形成了國家機關。

2 職業(yè)性的常備軍的建立;

3 賦稅制度的確立,成為保持公共權力存在與運作的經濟基礎。

3.國家權力特性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1 強制力的壟斷性;

2 普遍的約束力;

3 主權性,所謂主權是國家權力的主要屬性,也是一個獨立國家所不可缺少的條件:

(1)在國家內部:主權是指至高無上的權力,即是國家權力的效用最高;

(2)在國際關系中:主權是指一個國家權力的獨立性,即一個國家具有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內外事務的最高權力。

(3)國家主權,是統治階級專政的全權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現。

4.國家的三要素■ 1 國家主權; 2 領土; 3 居民。P61

5.國家與國度區(qū)別在于:國家是按歷史發(fā)展階段,按階級性質劃分的;國度是按政治地理位置劃分的?!?/p>

三、國家的基本職能

1.★含義:國家職能是國家本質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是國家活動的總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國家機器的基本職責和整體功能。國家職能的主要類型包括:■ 1 內部職能,包括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2 外部職能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國家的職能體現在社會主義國家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的總體要求,社會職能表現為組織經濟與文化建設;政治職能表現為民主法制建設。

第三節(jié) 國家的消亡

一、國家消亡的歷史必然性▲

1.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揭示了國家是人類社會一個歷史現象,它有發(fā)生、發(fā)展、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

2.恩格斯認為國家的消亡的前提是階級的消亡,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3.國家消亡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應有命題,是社會革命的結果,但“自行消亡”的國家只能是社會主義國家。

二、國家消亡的條件和途徑▲

國家消亡的條件:“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概括地說,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的完全消滅,是國家消亡的政治條件:

1.舊社會分工和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差別的消除,是國家消亡的社會條件;

2.全體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國家消亡的精神條件;

3.在全世界消滅一切剝削制度,使全人類獲得解放,是國家消亡的國際條件;

4.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是國家消亡的最根本條件。

相關閱讀